脍炙人口

成语“脍炙人口”怎么读

kuài zhì rén kǒu

“脍炙人口”是什么意思

脍:切细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。

成语“脍炙人口”历史典故

这个成语是从《孟子·尽心下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:脍炙,所同也;羊枣,所独也。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。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(一种野生小柿子,俗名牛奶柿)。曾晰死后,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。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。有一次,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问:脍炙(精美的肉食)和羊枣哪样东西好吃?孟子说:当然是脍炙好吃。公孙丑说: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,可为什么父亲死后,曾参只戒羊枣,不戒脍炙呢?孟子回答说:脍炙,是大家都爱吃的;羊枣却是曾晰的特殊嗜好,所以他死后,曾参会继续吃脍炙而不吃羊枣。根据以上记载,后人引申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,比喻人人赞美和传诵(多指诗文)。

扩展书目

成语系汉语文化精华,相当多的成语来自历史,不要只看字面意思,推荐下列名书以作推荐书目:

  • 《明夷待访录》-明末清初-黄宗羲-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著
  • 《汉书》-东汉-班固-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断代史
  • 《红楼梦》-清-曹雪芹-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作
  • 《河东先生集》-唐-柳宗元-寄意山水的古代散文经典
  • 《日知录》-明末清初-顾炎武-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
Copyright © 成语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158170号